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申报收入差异解析及应对
彭怀文
从2025年10月,启用新版的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很多会计人员,在填报时系统会弹出增值税申报的销售额与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的“营业收入”不一致的预警。
一
核心逻辑:为何会出现差异?
两大税种的设计逻辑存在根本区别,决定了收入确认必然存在合理差异:
1
增值税:以“商品流转中的增值额”为税基,核心遵循“形式优先”原则——只要发生应税行为(如开票、收款、移送货物),无论是否实际履约或盈利,均需确认纳税义务。
2
2、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税基,核心遵循“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仅当商品或服务实际交付、经济利益可靠流入时,才确认收入。
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的“营业收入”主要取自会计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预缴申报并不要求做纳税调整,其“企业收入”就完全根据会计核算确认的收入填报。
同时,国家税务总局曾经明确答复:“没有规定增值税收入必须与企业所得税收入一致”,差异本身不代表违规,关键在于是否属于“合理情形”。
二
季度预缴中常见的6类合理差异
结合季度申报特点,以下情形易触发预警但均属合规:
(一)收入确认时点差异(最常见)
1
预收款/提前开票业务
比如,三季度收到跨年设备销售预收款100万元并开具发票,增值税需全额计入三季度销售额;但企业所得税需待设备实际交付(可能在四季度)才确认收入,导致三季度所得税收入小于增值税收入。
2
跨期服务项目
比如:
(1)承接3年技术服务,三季度收全款300万元,增值税当期全额申报;企业所得税按完工进度(若三季度完工10%)仅确认30万元收入。
(2)企业房屋对外出租,三季度收取未来半年租金90万元,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规定需要全额申报纳税,而会计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确认收入15万元并作为企业所得税预缴的“营业收入”。
(二)视同销售范围差异
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范围远大于企业所得税,部分行为仅需缴增值税但不确认所得税收入:
3
跨县(市)移送货物用于销售(如总公司给异地分公司发货),增值税需视同销售申报销售额,但企业所得税因资产所有权未转移,不确认收入;
4
将自产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如食堂领用自产食品)等,增值税需视同销售,企业所得税因未对外转移资产,不确认收入。
(三)特殊业务处理差异
5
固定资产处置
比如,三季度出售旧设备,售价50万元(净值30万元),增值税按50万元申报销售额;企业所得税仅将20万元(售价-净值)计入“资产处置损益”,若该损益归入“营业外收入”,则所得税申报表的“营业收入”不包含此金额。
6
执行新收入准则的差异
(1)特定交易
若企业执行新收入准则,遇到特定交易类型的,如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附有客户额外选择权的销售、代理人等,由于按照会计准则贵的谨慎性原则通常会预估能够实现的收入等,会计核算在确认收入时通常会低于增值税销售额。比如,“附有客户额外选择权的销售”就是俗称“消费积分”,在会计确认收入时会先将“消费积分”从当期收入中扣减下来,而增值税则需要按照当期销售额全额确认计算增值税。这样就会造成会计核算的收入,低于增值税申报的销售额。
(2)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按照新收入准则,销售商品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即使合同约定是分期收款,在满足收入确认标准后,就需要一次性确认收入。而增值税的纳税义务,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执行新租赁准则的,作为融资租赁(直租)的出租人,也有与此类似的情形。
(3)合同中存在融资成分的
按照新收入准则规定,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资成分,且企业预计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与客户支付价款间隔超过一年的,交易价格与合同对价之间的差额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并计入“财务费用”。而增值税直接按照合同对价确认销售额,会计核算的收入与增值税销售额存在差异。
(四)申报口径差异
7
增值税销售额包含免税收入、简易计税收入、价外费用(如手续费、违约金)等;
8
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的“营业收入”主要取自会计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而一些应税收入项目会计核算计入的是“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等,导致预缴申报的“营业收入”取数口径小于增值税。
三
收到预警后如何处理?3步合规应对
1
第一步:先自查差异原因
对照下表快速定位:
2
第二步:区分“暂时差异”与“错报”
01
暂时差异:如提前开票、跨期服务,需在后续期间补记所得税收入(如四季度或年度汇算),无需修改三季度申报;
02
错报:如漏填未开票收入、数字填错误(如将10万填成1万),需立即在电子税务局更正增值税或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3
第三步:留存证明资料(关键)
税务机关核查时需提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1、合同(标注付款、交付、开票条款);
2、预收款银行回单、货物移送单;
3、税会差异台账(含会计处理的依据与税法依据之间的差异);
4、固定资产处置的记账凭证、资产净值计算表。
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税务系统弹出预警系统并不可怕,只要是合理的,且能提供证明资料予以证明的,就可以大胆而放心的忽略并直接申报。如果主管税务机关电话问询的,逐一进行解释,必要时提供书面的说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