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财经法规
税费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税费专题
政府性基金、费
营业税(已废止)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交易所会计监管动态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与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地方注协专家提示与业务指引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注册会计师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总局
央行
外汇管理局
外汇交易与银行同业拆借中心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期交所
商品交易所
金交所
中金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其他财经法规
国务院
财政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国家审计
海关
商务部
发改委
工信部
科技部
市场监督管理
人社部
医保局
自资部
住建部
知识产权局
其他部门法规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税费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法律及司法文件
法律
法院
检察院
司法部
民法典相关
公司法相关
破产法相关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商务部
19u90sdxtgyf2
全文有效
2025-10-18
2025-10-18
hb0ngq3nva4g
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服贸函2025年第623号  发布时间:2025-09-30   
 

住宿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在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链接和支撑作用。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扩大服务消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服务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供给品质、促进业态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住宿业品质化、智慧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作出积极贡献。

二、培育经营主体

(一)加强品牌建设。引导住宿经营主体提升服务标准、管理水平,强化宣传推介,鼓励通过连锁经营、集团化发展、商业特许经营、品牌授权使用、实施星级服务质量标准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民宿品牌,打造国际知名住宿业品牌企业。鼓励住宿经营主体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自主商标品牌布局与运用,打造国潮品牌,发展特色服务。支持品牌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参加国内外权威认证,设立研发中心、培训基地和智能化物流体系等。(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公安、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改造升级。鼓励各地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动住宿经营主体开展老旧建筑主体改造、内部装修升级、水电气热改造、设施设备更新,优化改造相关证照办理流程。支持住宿经营主体引进优秀酒店管理团队,贯彻实施酒店管理和服务质量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消防救援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住宿企业通过管理输出、品牌授权、商业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展国际合作,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拓展合作渠道,鼓励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交流、洽谈活动,搭建品牌“走出去”合作平台。引导出海企业成立供应链联盟,联合采购设备、耗材等,降低海外运营成本。鼓励住宿领域相关平台企业加快“走出去”,与国际酒店集团、住宿订购平台加强合作。(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扩大品质供给

(四)推动业态场景创新。鼓励各地充分依托本地资源要素禀赋,引导住宿经营主体特色化发展,打造文化主题酒店、康养酒店、度假酒店、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多元业态,有序发展电竞酒店、集装箱酒店等创新业态。推动住宿与文娱、旅游、健康、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亲子旅行、康养旅居、艺术沉浸、娱乐休闲等主题客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艺演出、体育赛事、户外运动、旅游景区、地标美食、知名IP等合作打造相关住宿场景。鼓励打造无障碍客房等,开展适老化设施升级,提供儿童托管、健康管理、营养配餐等服务,满足“一老一小”旅行住宿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住宿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和具有地标意义、历史价值的酒店更新改造项目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住宿经营主体参与“青年驿站”服务,为高校毕业生跨地区求职提供优惠便利的住宿服务。(商务、财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体育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团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快智慧化转型。引导住宿经营主体开展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智慧决策,提升运营管理、市场分析、客户获取等能力。鼓励大型企业、平台企业、数字化生态伙伴企业加强数字赋能,带动中小微经营主体智慧化水平提升。推动“人工智能+酒店”建设,扩大虚拟显示选房、智能语音控制、无接触机器人、智能影音系统等服务供给,提升客房沉浸体验功能。推动酒店电视实现一键看直播、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开机无广告、超高清直播频道服务等,提供优质便捷的看电视体验。(工业和信息化、商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涉外接待能力。持续优化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流程,加强线上登记平台建设,优化信息登记和身份查验方式,提升入住登记效率。支持接待境外人员较多的城市升级酒店多语种标识,开展外语接待等业务培训,提高外卡受理终端(POS机)覆盖率,增设外币兑换点、外币兑换机、外籍人员引导服务台等便利设施,做好现金备付工作,提升现金收付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宾馆酒店提供境外电视频道收视服务。加强住宿业专用术语翻译标准化建设,引导线上平台加强多语种服务,优化预订流程。(外交部及地方外事部门,工业和信息化、商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公安、金融监管、移民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绿色发展

(七)推动低碳环保发展。加快推动住宿业绿色低碳标准研制和实施。推动落实《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督促住宿经营主体落实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制度,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做法。按照用水定额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内部节水管理制度,积极推广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鼓励住宿经营主体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实施节能改造,稳步推动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鼓励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绿色住宿消费活动、绿色服务技能培训以及住宿业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强化绿色住宿理念宣传推广。(生态环境、水利、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饭店绿色化建设。鼓励地方和行业协会贯彻实施绿色饭店、星级旅游饭店国家标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绿色饭店、星级旅游饭店创建给予适当支持。鼓励国有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绿色饭店服务。鼓励线上订购平台针对绿色饭店主体提供特殊标签,对订购绿色饭店的消费者给予积分奖励、消费折扣等。支持绿色饭店、星级旅游饭店标准国际化推广,推动与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GSTC)、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有关认证标准互认。加强绿色饭店宣传,支持行业协会推广最佳实践案例,开展绿色服务、技术、设计、客房和供应链等交流。(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市场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发展环境

(九)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引导住宿经营主体和平台企业完善数据管理、实名登记制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偷拍、出售隐私信息牟利等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力度,查处利用大数据进行消费欺诈行为,建立住宿经营主体和平台企业客房预订、退订管理相关标准。引导住宿平台企业提高规则透明度,优化定价体系、收费模式,合理确定费率水平。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电商平台竞争行为,强化价格违法行为、“二选一”等违法行为治理,引导经营主体避免“内卷式”竞争。鼓励平台企业为中小微经营主体提供技术培训、流量帮扶等,营造共生发展的良性生态。督促指导提供餐饮服务的住宿经营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反食品浪费责任,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住宿业治安管理,指导督促住宿经营主体、服务提供者依法严格落实身份查验、信息登记和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要求。督促指导住宿业经营主体接入合规的直播电视信号源,保障酒店电视系统安全。(商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网信、公安、市场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优化监管方式。持续优化注册登记、食品经营、特种经营许可等相关证照办理流程。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更多采用柔性执法方式,对依法可以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方式处理的,根据包容审慎原则不罚或免罚。构建协同高效的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加大违规收费治理力度。加强节假日、重大活动住宿价格监管。在酒店项目招标中实施公平公开的品牌采购政策,对内、外资酒店品牌实行统一标准。(发展改革、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公安、国有资产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新型业态服务标准制定,以标准化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协会和企业开展标准宣贯工作。引导住宿经营主体强化标准制定和执行,推动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加强住宿标准国际合作,加大中国住宿标准国际推广力度。优化国际住宿品牌合作机制,加强住宿业委托管理与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标准化建设,完善合理退出机制,维护业主方与品牌持有方合法权益。(商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要素支撑

(十二)增强用地规划。支持地方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大型酒店项目,鼓励在文旅、商业集聚区预留旅馆用地发展住宿业项目。支持地方在开展规划实施体检评估基础上依法依规调整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利用存量空间发展住宿业项目,避免扎堆建设导致供给过剩。支持农村地区盘活存量住房等资源发展旅游民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金融支持。鼓励地方推动住宿经营主体数据与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适应住宿业特点的融资、保险产品,提供多元普惠金融服务,针对小型住宿经营主体资金周转需求提供小额便捷融资服务。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住宿经营主体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支持住宿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发展改革、财政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强技能培训。各地有关部门要摸清住宿业用工需求,根据岗位数量结构及劳动者培训意愿,将符合条件的住宿业人才培训纳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和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范围。支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紧缺的住宿业相关职业(工种)纳入本地急需紧缺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组织开展“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引导劳动者参训就业。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技能比赛、技能展示,对关键技术岗位开展岗位能力评价。引导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和大型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对职工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强化人才培育。优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产教融合,将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培育行业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加强对住宿业高技能人才爱岗敬业精神和劳动技能宣传,在相关荣誉评定上向一线人员倾斜,提升从业人员社会地位。(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工会、团委、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夯实工作基础

(十六)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完善住宿业统计监测体系,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监测分析,加强住宿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探索,鼓励地方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创新统计方法,建立行业数据库,发布行业指数和市场预警信息。完善统计数据共享机制,畅通数据共享与利用渠道。(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统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依职责加强住宿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压实有关经营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其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商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商务部
中央网信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文化和旅游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2025年9月30日

 

扫一扫,打开该文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