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收购暗造假跨境交易巧藏诈
——揭开骗取出口退税企业的伪装面具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法查处了一起骗取出口退税案件。涉案企业青岛绿凯源工贸有限公司通过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低值高报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141.75万元。针对该违法行为,青岛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作出追缴出口退税并处罚款等处理处罚决定。
寻踪觅源 揭露虚假身份交易网
前期,第三稽查局收到了一封举报信,称青岛绿凯源工贸有限公司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大量骗取国家退税款,第三稽查局立即安排检查组进行落实。检查组调取了企业11401份农产品收购发票,锁定了平度市3个村245名农户为重点核查对象,然而正值农忙时侯,检查组在当地村委的支持下,利用中午、晚上入户农家逐一核实真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几十名农户坦言并未种植过该公司所收购的农产品。检查组又调取了企业对公账户,也无相关交易流水或现金支付凭据,进一步揭开了收购发票的虚假面纱。
然而令检查组想不到的是,不仅农户是假的,连组织收购农产品的“供货人”都有双重身份。摸排中发现,“供货人”与企业账簿凭证的“业务员”姓名存在高度重叠,企业承认的确是同一批人,且为企业的雇佣员工,该企业还经常以冲减“业务员”预付账款的方式对农户进行付款,然而却拿不出交易明细等证据。如此以来,一个套着农产品收购面具的虚假资金交易网浮出水面……该企业通过虚假账务处理、虚构资金流的手段,为自己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1237份,虚假抵扣进项税额141万元。
艰难取证 破解跨境交易迷局
检查组在与农户取证的过程中,获取了企业跨境贸易利用“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的关键线索,在青岛税务系统内首次以信用证方式,找到了案件突破口。检查组分派人员,到该公司所用银行了解了信用证结算流程,调取了信用证业务银行交单纸质资料27笔,并将这些资料里的单价、数量、总价及对应发票的价格等信息制成电子信息,与该公司出口退税系统申报资料进行比对,发现有16笔业务由于货品报关价格的单价调高,报关总价远远高于了信用证价格,企业负责人面对这些证据,仍然心存妄想,狡辩称信用证价格是预付的定金,所以价格低,但检查组要求提供相关合同规定或除信用证之外的打款记录时,只能哑口无言……
铁证如山 不法分子终落网
为进一步查找证据,检查组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向韩国发起情报交换请求,核实进口方真实购货情况。韩国方面接到需求后,积极进行协助,第一时间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回复了韩国相关进口公司的进口报关单信息,为案件的最终侦破提供了有力证据。面对“跨洋”而来的珍贵数据资料,检查组不敢歇一口气,加班加点,与出口退税系统申报数据逐一进行比对,不放过一个疑点,最终核实发现有353笔报关数据存在低值高报行为,韩国提供资料显示实际销售额为293万美元,企业虚假申报出口销售额为1137万美元,违反出口退(免)税有关规定取得出口退税856.09万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铁证如山面前,企业负责人不得承认其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
青岛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据法律规定,对该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追缴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141.75万元,违反出口退(免)税有关规定取得出口退税856.09万元,对虚开发票对应业务视同内销征税的处理决定;对其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处罚款212.63万元,停止办理出口退税一年半,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来源:青岛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近期查处的“低值高报”骗税案件具有典型警示意义。在该案调查过程中,税务机关充分利用国际税收协作机制,成功调取了出口目的国的进口申报数据,并通过与信用证支付信息的交叉比对,准确识别出实际交易金额与申报出口额存在显著差异,最终锁定违法事实。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单纯的“低值高报”行为本身通常难以直接构成骗税罪。《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年39号文)规定,当期应退税额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中的低值为准,这一规定与出口退税制度"退还国内已缴流转税"的本质特征相契合。因此,“低值高报”骗税往往需要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行为相配合,通过虚构进项税额来骗取未实际缴纳的退税款。
当前,农产品收购发票因其“自开自抵”的特殊管理方式,已成为骗税犯罪的重要源头。不法分子惯常采用冒用村民及员工身份信息虚开发票,再向关联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手法,制造已缴纳增值税的假象实施骗税。鉴于农产品领域骗税案件高发态势,税务机关已将该行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金税系统对涉及农产品收购发票的退税业务实施严格审核,尤其关注业务量异常增长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税务机关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深度应用和跨部门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外贸企业面临的税务合规要求持续提高,任何违规操作都将面临严厉惩处。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余双彪在"两高"司法解释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强调,农产品等行业始终是虚开骗税犯罪的高风险领域。为强化打击力度,最高检已会同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办理利用农产品出口骗税犯罪案件联席会议纪要》,通过完善办案协作机制,持续加大对农产品领域虚开骗税犯罪的惩治力度,这预示着相关行业的税务监管将更加严格。